10月22日上午8点50分,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准时敲响,老年大学郭副校长春风满面、步伐矫健地走进教室并郑重宣布:“从今天起的课前10分钟,老年大学的思政课常态化进入课堂,内容形式不拘,可唱可讲红色歌曲、故事、心得感悟等等,下面由班上学员潘新根老师讲述“感悟红色记忆″,并随后在黑板上写下了6个遒劲有力的粉笔字…同学们顿时兴奋地窃窃私语:美丽、专业的王娓伟老师上课本就趣味横生,引人入胜,今天还有本班学员讲红色故事听!请假的同学要后悔喽!
随着课堂的展开,不论是潘新根同学的红色记忆讲述还是王老师朗诵知识的讲解,全班同学都听得津津有味,认真入神,不时有同学拿出笔作笔记、用手机拍照或是举手抢麦声情并茂地朗诵古诗词现代散文,老师再逐一点评…真是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朗诵课!
一、课前一刻钟——用声音传递红色力量
今天的思政课内容是潘新根老师在“铜鼓县新四军及红色研讨会”校对文稿时利用业余时间写下的《秋收起义亲历者回忆录》,顺着潘老师的讲述,我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时空:毛委员的机智脱险,萧家祠幽深静谧的煤油灯光,沙州坝起义的响亮口号……还有陈逸群、李建康、曾文、张水秀……一幕幕英雄壮举,一个个铜鼓英烈鲜活地跃入眼帘,一遍一遍地敲打、震撼着我的心灵,洗涤着我思想中的尘埃,我深深地感悟到如今我们安宁幸福的生活、祖国的强大昌盛是多么地来之不易!
二、课堂第一节——温故而知新
当我还沉思在潘新根老师的红色记忆中,王老师甜润清脆的嗓音把我拉回了课堂。首先是脸部、口舌的瑜伽动作:口部操的练习、气息的训练、“四声歌″的诵读;接着是温习回故上节课的内容——朗诵的内化技巧(情景再现、对象感和身份感、潜在语);然后是今天的学习内容——朗诵的外化技巧(语气、重音、停连、节奏),并用手势比划穿插之前所学调值法的运用……我不禁感叹:知识的海洋无穷尽啊!生长在如今太平盛世的我们,哪有理由不认真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努力做一个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银龄老人呢。
三、课堂第二节——实操检验朗诵知识
经过课间10分钟的短暂休息,同学们又精神焕发地走进教室。为能让同学们学以致用,王老师鼓励大家持麦站上讲台,并提示朗诵要先根据文稿定调,然后确定一个诵讲对象,尝试用内、外化技巧诵读,同学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朗诵新闻联播稿、主持词、散文、古诗词等等,然后王老师一对一点评赞许并逐一指出哪个字音没咬准,哪个调值不到位,三内四外技巧中的某个欠缺等等,点评得同学们心服口服,心领神会!直到下课铃声敲响,跃跃欲试的我终是没来得及鼓足勇气在课堂发声,待到同学们几乎散尽时才拉着老师朗诵了一遍《登鹳雀楼》,并求老师点拔我的朗诵问题后才满足而归。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