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铜鼓县温泉镇新塘村的黄家组有栋清代建筑,砖木结构,座北朝南,面宽50米,进深30米,占地面积1784平方米。建筑结构严谨,风格独特,依山而建,宅祠合一,是南方典型的客家民居,现仅存两进两天井14开间。屋前有一口七星半月塘,周围种满果树,外有一围墙环绕,东边有一门楼。该建筑就是清御前侍卫黄朝甲的故居——黄家祠。
黄朝甲(1848~1896),字焕荣、号东垣,铜鼓县新塘人。黄朝甲少年时代,甚得宠爱,取名“朝甲”,望其年长朝觐天子,鼎甲及第。其家专门辟有练武场地,便得到父亲教练骑射、使用兵器技艺,课读《孙子兵法》,培养具有文韬武略才能。
黄朝甲故居
黄朝甲身材魁梧,臂力过人,气度恢宏,寡言慎行。清同治四年(1865),赴义宁州考中武科庠生;清同治十二年(1873),去南昌府参加武科乡试,录取中试第六名举人;清光绪三年(1877),进京会试,荣选武科中试第三十二名进士,殿试名列三甲。
黄朝甲殿试时舞剑,精神过渡紧张,锐剑失手飞出,在即将坠地瞬间,竟然情急智生,飞速踢剑回握手中继续演试。光绪皇帝看出破绽,笑问:“卿家此何招数?”黄朝甲神色自若,从容收剑,威武跪禀曰:“祖传秘技,飞鹰掠波!”光绪皇帝见其英武机敏,深为赏识,钦点进士及第,授职蓝翎御前侍卫加一级。
黄朝甲回到居住的驿站,强忍痛楚,把靴子脱掉察看,踢起落剑时,小腿被剑刮破大块皮肉,幸得皮靴盛满鲜血,当场未溅落考场,否则功亏一篑,真是有惊无险!衣锦荣归后,族人喜庆此靴庇护黄朝甲获取功名,收藏置于厅堂神主后座,永留子孙纪念。
黄朝甲敕授御前侍卫,常日值班,职掌引导奏事及领见官员,稽查宫禁出入,遇皇帝出巡,则扈从保驾,驻守行宫,负责保卫戒备等,所以常能亲近皇帝、太后。清光绪十年(1884)夏季一日深夜,黄朝甲值宿内殿,慈禧太后在寝宫与宦官下棋,接连错着失误,一侍候宫女失声而笑,慈禧忿其胆敢冒犯自己,恼羞成怒,立即宣黄朝甲将宫女推出杀之。黄朝甲闻令,跪言进谏:“宫娥忤逆,冒犯慈颜,请交刑部问罪惩处。国有明法,非臣职分事,惶恐不敢承命!”慈禧气得脸色铁青,厌其抗争,却也谙知黄朝甲刚直不阿,威武不能屈,只得转圜喝令:“即逐出宫!”黄朝甲挽救了宫女的一条性命。
黄朝甲塑像遗物
翌年,慈禧太后嫉忌黄朝甲不遂自己心意,借事点名外放。光绪皇帝嘉其耿直忠诚,特授湖广督标右营守府。慈禧见光绪委其统兵实权,坐镇武昌,感受刺激,怏怏不乐。清光绪十三年(1887),经慈禧太后干预,黄朝甲被谪迁荆州府守营守府,清光绪十四年(1888)仲春,光绪密谕湖广总督保奏调其官复原职,卫戍省垣。时清廷逐年滋生“后党”“帝党”,明暗纷争,黄朝甲站在光绪一边,抱负改革朝政之志。在职十年,旰食宵衣,治军严整,城防安堵。可惜年刚五十,竟罹染沉疴,英年早逝。黄朝甲身为武秩三品高官,刚正廉明,两袖清风,家乡未曾置桓产,坣墓亦是一坯黄土,竖块薄碑而已。
黄朝甲生前戎马遗闲,喜爱诗文,勤习书法,素有儒将风度。辞世之后,家族将其手稿遗作,穿带袍笏,珍视收藏。可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全被抄毁。裔孙所能清晰记忆遗作,只有门对“丝纶阁下文章静,花萼楼前雨露新”和厅联“凤阙承恩天书五色,麟符执政治道千秋”。
供稿:铜鼓县历史文化研究会 王现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