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溪虎坳:打过三场恶仗的地方-凯发app官网

高桥英溪虎坳位于浏阳、平江、铜鼓交界处。土地革命时期是连接三县苏区的交通枢纽,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1934 年4月,地处平(江)浏(阳)铜(鼓)三县交界地区的铜鼓英溪虎坳,国民党军修筑起来的碉堡严重威胁当地群众的正常生活和大梅中共湘鄂赣省委驻地安全,为了配合反“围剿”斗争,红十六师决定采取行动拔掉这颗钉子。同年4月10日战斗打响后,当时活动在湘鄂赣边界的中共湘鄂赣省委驻平修铜工作团在黎申庚主任的带领下全力以赴,挨家挨户动员当地群众参加战斗,支援红军。在摧毁国民党军碉堡的战斗中,由于缺乏重武器,加之碉堡坚固,数次组织强攻都被对方猛烈的火力压下来,伤亡很大。在这进退两难的情况下,中共湘鄂赣省委驻平修铜工作团成员分头深入当地群众家中动员群众把家中棉絮拿出来,用水浸湿后蒙在吃饭的方桌上做成“土坦克”,战士用它顶在头上,携着炸药包、燃烧物,冒着枪林弹雨冲到碉堡下进行爆破,将国民党军在虎坳的碉堡一举炸毁,拔除了湘赣边界交通要道上的这颗钉子。虎坳的碉堡虽被摧毁,但国民党军对大梅的“围剿”并未丝毫放松。相反,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地步步紧逼,妄图置驻扎大梅军民于死地。面对严峻的形势,红十六师掩护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开始向修铜宜奉边龙门山转移。

虎坳战壕

1935年初,正处游击战争时期的湘鄂赣边区被国民党反动派分割封锁,到处碉堡林立,重兵占驻。这时,刚刚于上年11月恢复的红十六师四十六团,根据中共湘鄂赣省委的决定,为配合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的行动,向湖北扩展游击区,破坏长(沙)武(汉)铁路,摧毁国民党军在游击区边界构筑的碉堡封锁线,先后在通山大屋场和崇阳大源桥、高枧打了几个胜仗。鉴于红十六师接连获胜,国民党第四绥靖区司令官陈继承即调第八十五师、三十三师、三十七旅、新三旅的9个团分三路“进剿”红十六师,国民党第五十师的两个团在修水、渣津之线堵击。同年3月,红十六师政委方步舟率领部队决南下,从国民党军队设在修水、渣津之间的防线空隙穿过,东进铜鼓英溪虎坳,准备向平江运动。国民党第五十师的一个营当时就“围剿”铜鼓,扼守英溪虎坳。攻打虎坳的战斗打响后,高桥梁塅地区的中共党组织和赤卫武装踊跃参战,为部队抬单架送弹药。国民党军凭借坚固的工事负隅顽抗,红十六师曾组织几次冲锋都未能攻克,在这欲进不能的情况下,红十六师决定强攻,借鉴第五次反“围剿”时攻打虎坳碉堡采用的办法。于是,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紧密配合部队行动,共产党员带头献出自己家的棉被、桌子,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将棉被浸湿裹着桌子顶在头上作掩护,强行冲向国民党军碉堡,前面的倒下去了,后面的又接着上。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英勇的战士们奋不顾身冲向国民党军的碉堡。最后,通过强攻歼灭国民党军第五十师一个营,缴获国民党军大量的枪支弹药和军需用品,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

虎坳战斗

1937年3月下旬,方步舟叛变之后,红十六师与中共湘鄂赣省委仍按原计划回平江黄金洞。4月上旬,红十六师转战至铜鼓英溪虎坳,在此遭国民党军第五十师两个营的袭击,部队损失严重。战斗结束后,傅秋涛率红十六师余部200余人返回平江黄金洞休整。

作者:刘   辉

供稿: 铜鼓县历史文化研究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网站地图